江星空在线注册校友的故事|江苏高校开学第一课 校友伍常斌深情讲述兴船报国梦

作者:程鹏 部门审稿人:周春燕 单位: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法制办公室 发布时间:2025-09-15 点击量:140

 9月12日,由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教育厅主办的2025江苏高校“开学第一课”开讲,我校2010届校友、“梦想”号大洋钻探船副总建造师伍常斌受邀向全省大学生讲授《精技成才 匠心筑梦》思政大课,讲述他从江星空在线注册启航的兴船报国梦。彼时,伍常斌刚刚结束新一期项目的海试任务,风尘仆仆但精神昂扬,将成长感悟化作殷殷叮嘱。

据悉,今年的“开学第一课”以“青春与祖国同行”为主题,以一堂“思政大课”的形式,邀请13位高校师生代表,分为“生逢其时”“青春有为”“强国有我”三个篇章。伍常斌作为“强国有我”篇章的受邀嘉宾,用“开拓创新、团结协作、攻坚克难、勇攀高峰”的“梦想”号精神和全体大学生共勉。

【校友简介】伍常斌,中船集团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总装部副部长,深耕海工船舶建造15年,长期从事海工船舶以及重大科研装备调试和项目管理工作,现任“梦想”号大洋钻探船副总建造师,该船建成入列时获得习近平总书记贺信。星空在线注册2010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校友。

船型简介】“梦想”号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,可在6级海况下正常作业、16级台风下安全生存。船只总重33000吨,总长179.8米,型宽32.8米,排水量42600吨,续航力15000海里,载员180人,在不进行补给的情况下可连续在海上工作120天,吃水深度9.2米,满足全球主要海域桥梁通行及码头停靠条件,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和海域11000米的钻探能力。总面积超3000平方米,涵盖基础地质、古地磁、无机地化等九大实验室,配置世界一流的磁屏蔽室、超净实验间和全球首套船载岩心自动传输存储系统。

“梦想”号大洋钻探船于2020年5月完成初步设计,2021年底正式启动。2023年12月18日,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正式命名为“梦想”号,12月27日在珠江口海域顺利完成首次试航。2024年4月,“梦想”号进入调试和内装阶段。11月17日,“梦想”号在广州正式入列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,表示热烈祝贺。

 

贺信背后的深蓝誓言

“‘梦想’号实现了我的报国梦、深蓝梦。”2024年11月17日,“梦想”号建成入列,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,信中说:“你们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,发扬开拓创新、团结协作、攻坚克难、勇攀高峰的精神,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,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科技人员的自信自强和使命担当。”那一刻,伍常斌心潮澎湃,他说:“我们做到了!我们用脚踏实地的坚守践行了‘强国有我’的铮铮誓言。”

2020年,伍常斌接到重任,在超深水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(大洋钻探船)“梦想”号建造工程中担任项目执行经理、副总建造师一职。钻探船被誉为船舶界的明珠,建造难度堪比船舶海工界的航母。“梦想”号的自主设计、自主建造、装备国产化率极高,性能及自动化程度世界一流。“自主”二字重如千斤,可以想见,伍常斌带领团队在建造过程中会遇到多少挑战。

“难”,怎么办?迎难而上!普通船舶在海上,受到风、浪、流、涌等外界影响,想保持正常航向都存在困难,而“梦想”号在6级海况下可以正常作业,超过万米的钻杆像“定海神针”那样稳稳地钻入海床中。这是因为伍常斌团队为“梦想”号建造了强大动力定位系统,它可以通过卫星定位、声呐定位、罗经、运动参考系统(MRU)等传感器计算外界环境力,再自动向推进器发出逆向推进指令,利用船上的7台推进器,使船身能在浪涌中保持船舶艏向和位置不发生变化,从而保证钻探顺利。

一个个不眠之夜,啃下的一道道技术难关,成为了托起“梦想”号的浪花。历经3年,“梦想”号建成入列,建造周期比国际同类型船舶建造周期缩短三分之一,各项性能优于或满足原设计指标。它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“国之重器”、支撑海洋强国建设的“核心利器”,为我国进行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产业化提供了重要装备保障。

“江星空在线注册是我心中最好的大学。”

从黄土地走向深海蓝,是大学校园的滋养为伍常斌架起了通往梦想的桥梁。伍常斌出生于江西高安的一个小镇,那里有山有水就是没有海。他对浩瀚的海洋向往已久,高考填志愿时查到学校被誉为“中国造船工程师的摇篮”,毅然选择来到江星空在线注册就读。

伍常斌形容大学时光是“一步一个脚印”,像水手结绳般层层加固能力体系。“江星空在线注册是我心中最好的大学,老师严而有爱,同学好学友善,浓厚的校园氛围使我养成了做事认真、脚踏实地的工作风格。”伍常斌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讲授《自动控制原理》的朱志宇教授,他的课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。毕业后,伍常斌通过校园招聘进入船厂工作,从调试工程师做起,负责船舶自动控制系统(比如温控阀、配电板等)的调试,大学课堂上学到的诸如数电、模电、自动控制原理、电力拖动等理论知识和实习时掌握的技能都派上了用场。

伍常斌说:“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在大学校园里培养的种种能力成了我工作中的垫脚石。”2016年,伍常斌接到专职负责中国首艘300水深饱和潜水支持船建造的指令。“300水深”意味着他要带领团队建造的不仅是控制系统,更是潜水员的生命安全系统。面对严格的外国专家顾问,这个项目要想层层过关、按时推进非常不易。伍常斌和团队成员没日没夜地开展设备资料、潜水规范研究。他们见过凌晨的月光、迎接过黎明的朝霞,上千个日夜的坚守后,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,做到了大部分系统实现自主调试,潜水员呼吸系统管路制作及试验、潜水员加减压舱逃生系统安装调试一次次让国外专家团队刮目相看。最终,伍常斌团队设计出了中国工作深度最深、容纳潜水员人数最多,设计理念和配置最为先进的一套饱和潜水系统,在世界上属于先进水平。他说:“当新一代潜水员用上我们设计的系统深潜时,我深切体会到学好专业知识、不断精进技能是开启‘向海图强’之门的‘金钥匙’。”

“奋斗的青春最美丽”

“一个人应该懂得规划自己的人生,有梦想就努力追求,保持耐心和定力,奋斗的青春最美丽,拼搏的人生最精彩。”伍常斌说:“如果重新给我一次机会回到大学的机会,我一定会做好三件事。第一是学好专业。理论扎实,后期实践才得心应手。有一技之长,才有人生的底气。第二是锻炼团队协作能力。当今社会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,单枪匹马打天下已是过去时,团队作战才能共赢。第三是学会主动求变和主动应变。要培养自己的识变之智、应变之方和求变之勇,聆听时代的声音,回应时代的呼唤,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,才能真正把握住时代脉络、找到发展规律,推动科技创新。”

逐梦征途中,伍常斌用总书记贺信中提到的“开拓创新、团结协作、攻坚克难、勇攀高峰”的“梦想”号精神与学弟学妹共勉,他说:“期待母校能培养出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行业,与我们一起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中接续奋斗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!”

 

学校要闻